灣仔玩具街當然有玩具,向前直走,還會遇上玩具醫生。發條玩具走不動、熊玩具掉了個鼻子,都會捧來「玩具醫生」Ambrose的攤檔看診:「不保證百份百能修復,但我總會先試試看,最重要我也有份玩玩具。」拆開玩具,才發現懂得發聲,甚至會噴煙,發掘一切主人也未必知曉的潛能,過癮又好玩。
TEXT︱CHING
PHOTO︱BOWY CHAN
Q:童年時,哪些玩具最叫你著迷?可以分享一下與玩具的難忘回憶嗎?
我們那時要「扭計」,所謂的「扭計」不是向父母撒嬌買玩具,他們才不會管我有沒有玩具,而是自己要動腦筋、找新的點子。我大多是玩公仔紙和彈波子,後來特別鍾情於發條的鐵皮玩具。以前會跟外國小孩們玩賽車,車仔勝出後,主人就可以把其他小孩的車帶回家。但到底要把最初級的還是最高級的拿出去鬥車呢?於是很多時候都不敢鬥,只好站在一旁觀戰。
Q:當初為何會成為玩具醫生,將興趣轉化成事業?
我本來是個賣玩具的商人,1999年在中環太子大廈租了個舖位賣玩具。中環的人特別爭分奪秒,來太子大廈的人也很有目的性,和旺角或銅鑼灣那種行逛式的並不一樣。除了賣玩具,偶然也有人拿玩具來讓我嘗試復修,遇上毫無頭緒的個案時,有時我會在大廈中各式的朋友身上獲得解決方法。後來因為智能手機的興起,買賣亦日漸轉移到網上,情況只會愈來愈差,在2017年我終於做不住。本來打算退休了,後來在街坊的幫助下,搬到現址的灣仔排檔,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很不錯。
Q:現在有很多新奇的高科技玩具,為甚麼仍然努力修復舊玩具?
物質太豐富就毋須再提了,我們太幸福,於是把一切視為必然。玩具破了就棄掉,主因是不太喜歡面對困難,同時欠缺工藝的概念,你在街上遇過多少正在編織毛衣的人呢?這在外國是很普遍,教授小孩維修技術也是父母必做的事。我修復玩具的手藝是自學的,修復對我而言不是首要的重點,也不一定懂得修復,但過程當中我遇上很多極珍貴的玩具,為了可以有玩玩具的份兒,我總是會先帶回去嘗試修復和
研究。
Q:你認為舊玩具比新玩具的意義和價值更大嗎?
我很不認同斷捨離的概念,老是請求父母們要高抬貴手,別棄掉孩子們的玩具。捨棄的不是玩具,而是回憶,回憶就讓我們對世界有所依戀。為甚麼要自作主張,覺得他們並不需要玩具呢?無論年紀多大,假如下星期是你的生日,打開禮物盒時發現是自己四歲收到的玩具,相信比收到一億元更值得炫耀,炫耀的是你曾經被寵愛,這是多麼威風的事!
Q:修復舊玩具的重點是甚麼?
強調的是還原而非翻新,如果從頭手畫、上色、縫製是可以的,但沒意思。我會參考玩具的舊照,盡量原汁原味地修復,令玩具重拾舊日的靈魂和味道。修復玩具有兩大重點,首先是加固,其次是隱藏破爛之處。前者比較容易,你自行黏個膠紙也做得到,但後者才花功夫。整個修復最困難的,是找尋復古玩具的零件,最折衷的是買相約的玩具,再把新零件換上。這樣的處理是參考醫學案例的手法,類似器官捐贈。修復背後的設計和想法很重要,切勿為維修過於固執,想吃飯就去買碗飯吧,要先去買塊田播種實在太複雜了。
Q:這次MIRA PLACE聖誕活動以恐龍為主題,讓大家一起重拾與恐龍玩具成長的童年回憶。你為別人修復玩具時,有讓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嗎?
有一隻玩具白熊經歷了火災,失去了一隻腳,身體也燻黑了。我請教了裁縫師傅,最後用立體剪裁的方式修復,把一塊布直接蓋上熊身,剪走多餘的布,再用織縫的方法完成腳掌上的圖案。邊學習、邊修復,整整花上一年的時間,為日後的工作帶來莫大的靈感。
Q:你認為玩具如何影響或改變一個人的成長?
有位客人極熱愛恐龍,後來去了唸考古學,成為了考古專家和教授。在傳統的社會中,玩恐龍玩具也許是沒用處的,但其實放手讓他們玩樂,就等同給予追夢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