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腦字體已經恆常得沒甚驚喜,這個年頭寫得一手好書法反而更吃香。書法家華戈近年廣為人熟悉,桃李滿門,其中一些學生已寫出個人風格,創辦「好日研墨」的Karen就是其一。
Text : Ernus
Karen在大學時代唸外文,或許因為經常需要和文字相對,不知不覺對書法產生興趣。「雖然讀外文,但覺得西洋書法好像變化不大,所以最初選擇了學習中國書法,也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華戈,於是開始跟他學書法,那時候他還未有太多教學班。」不久之後,Karen就愛上書法,習書法之人,普遍會學習多種書體,之後很自然會對某幾種產生好感,Karen最愛的是行書和草書。「它們很講求韻律感,像音樂一樣,也有人說是紙上太極、溜冰、跳舞,當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覺得很美啦。」
字體無疑能夠反映一個人的個性,Karen的字,總是流露出一種女性的溫柔,與她本人呈現的特質相近。Karen說,中國書法不只是一種技巧,背後包含的中國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起初練習書法,大多從臨摹開始,抄一些古典經文,若有點文學根底,明白它們的意思會比較好。教書法的也不應只教技術,中國文化的元素也十分重要,好像打功夫一樣,達至良好人格才是終極目標。」
中國書法發展多年,很自然地隨著社會進步加入不少外來元素。「總有一部分是傳承,還有國畫元素,另一部分是靈感來自西方藝術的新派墨料。以我觀察,香港書法界比較多變化,會受日本、韓國影響,近年也流行合體字,大陸方面則保守一點。」舊時寫書法講求實用,例如華戈寫招牌,最緊要四正、敦厚,目標單一,來到這個年代,更多人追求的是藝術性,書寫方法、紙品都帶來不同的化學作用。
Karen的友人開辦中式茶室,旨在向年輕一代推廣中國文化,得知她熱愛書法,就邀請她在茶室開設書法班。「我希望有機會成為全職書法家,但這是很長遠的目標,現階段還是要生活,要靠其他freelance工作支持。或者在我退休後才做也不成問題吧。」■
Karen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跟隨華戈學習書法後,創辦個人工作室「好日研墨」,熱愛行書、草書,除了開班教授書法,亦為商業品牌進行創作。
instagram:giddaycalli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