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兩位建築系畢業生Joe與Mig組成的「倒模」(Moldflip),只對水泥情有獨鍾,喜歡到一個地步,用水泥造出山水畫,比一般山水畫更有詩意,令人驚艷。由兩位建築系畢業生Joe與Mig組成的「倒模」(Moldflip),只對水泥情有獨鍾,喜歡到一個地步,用水泥造出山水畫,比一般山水畫更有詩意,令人驚艷。
Text : Ernus
Joe與Mig相識於大學的建築系,經常接觸林林種種的建築物料,又因為結伴旅遊時看過不少大師級建築,發現水泥可塑性高,漸漸愛上水泥,於是組成「倒模」工作室,集中以水泥創作。「水泥本身不是一種裝飾性物料,但因為它灰調,令人可以更集中欣賞建築物的光影和質感,帶來很多趣味。」
工作室取名「倒模」,原因很直接,是因為水泥的成形,必須通過倒模的過程。「水泥不像陶泥,可以手捏或拉坯造型,無論製作建築還是其他創作,都只能倒模,導致水泥這物料有一定限制,人人做出來的東西都差不多。但我們反而會想,為何不可以另一種方式表現水泥?」從這想法出發,「倒模」開始探索更多可能性,突破過往水泥的框架,他們堅持為每件作品親自製作模型,用水泥製作了襟章、獎座之類的產品,最誇張的,是連山水畫都給倒模出來。
用水泥倒模山水畫,就好像菲林攝影一樣,未到最後都不知道結果如何。「因為倒模的緣故,我們要反轉畫畫,然後要仔細構思拆模的過程,水泥一兩小時就會乾透,這是最具挑戰性的地方。而山水畫最重要的是意境,線條不可以太硬實,當水泥流動性愈來愈低,就很難製作。」他們說,製作十幅山水畫,總有一兩幅是失敗的,即使拆模後效果理想,還要經過打磨程序,才成為最後交給客人的作品,雖然困難重重,但見到心目中漂亮畫作,滿足感難以言喻。
Joe與Mig現時均有全職工作,任職建築師助理,「倒模」的目的不為謀生,只為向香港人推廣水泥的美麗。「我們的生產速度十分慢,你會發現我們的產品不多,沒有接受委託工作時就集中創作,與及舉辦工作坊,教授大家如何自行製作與水泥有關的東西。」「倒模」的長遠目標,是希望香港人一想起水泥,就聯想到他們的工作室,同時推廣黑白灰的素色調作為一種美學,在如今過分鮮艷的香港,實在有如一股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