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伴隨香港人成長的廣東話、正體字,時不時受到威脅,當我們感到無力感滿溢的時候,喜見設計師Kit Man為期兩年的「勁揪體」造字計劃大功告成,這個打著身分認同旗號的字體,也許是真正香港人還可以做的一場保育運動。
TEXT : ERNUS
年前的雨傘運動,衍生了不少民間團體,但隨著社會氣氛轉變,部分難以支撐。「勁揪體」生於雨傘運動,後來在足球場再揚名,Kit Man透過眾籌計劃成功集資75萬港元,花了兩年多時間,逐字用毛筆書寫,再製作成電腦字體,原來在港台,此舉都是破天荒,絕對前無古人。「至今我總共完成了六千字,其實我們常用的99%漢字大約三千字左右,另外不常用的1%也有三千字,但我不希望用家在用那1%字時找不著,所以很堅持要製作整整六千字。」後來找朋友幫忙校對,對方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人名,發現不少香港人常用姓名中的字,「勁揪體」還未有覆蓋,Kit Man力臻完美,在字體推出後會再製作其他不常用字體,作為Service Pack般推出。
「勁揪體」的每一個字,都由Kit Man逐個以毛筆書寫,再製作成電腦字體,過程漫長,製作初期,他不時會在十數個不同形態的字體之間猶豫不決,但後來寫得愈多,開始掌握到字體的系統感。「由於『勁揪體』是一種『標題黨』,意思是它的性質不太適合做內文字,做標題要做得靚,字體必須有一定程度的統一性。」
「勁揪體」從命名到包羅的文字,都以廣東話作為根據,在廣東話地位備受威脅的今日,意義特別重大,Kit Man說:「我不想用保育這詞語,但事實可能如此,我只是在能力範圍內去做保育,雖然『勁揪體』應用的範疇未必很多,但過往的報道亦做到少少迴響,希望令人對母語有多些反思。我自己也覺得愈做愈有意義,在如此無力的狀態唯有盡量做。」「勁揪體」過往為Kit Man帶來不少商業合作,字體推出之後,有否擔心把自己的飯碗打破?「我決定做『勁揪體』之前也有想過這問題,但做得就無得想太多,手寫字當然仍有其獨特性,但當價錢差很遠時,客戶會否堅持用手寫就是另一回事。」當然,「勁揪體」分成不同套餐,商業用與民用價格會有分別。
為了紀念「勁揪體」發布,Kit Man將舉辦一個展覽,展示原稿以及製作原意和過程,除此之外亦有一系列紀念品限量發售,包括海報、postcard、襟章、毛巾等等,若用不著字體的朋友也可購買紀念品支持。
日期:12月1日至12日地點:觀塘巧明街99號巧明工廠大廈3樓AB座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