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歌星遭「封殺」,網上自然同仇敵愾,人人用口撐,個個用手指Like。這種撐好廉價,或者只想在自己Facebook的wall內顯示自己「我們都是×××」,自我安慰。
問題是,為甚麼香港的歌星都要做一大堆所謂「代言」工作?因為收入計,靠賣唱片所賺的,對比起著到靚靚去次活動剪個綵拍個廣告的收益,實在差天共地。那麼為甚麼香港人都不買唱片?掉轉頭看,為甚麼在香港做歌星都要超高成本講排場?何解一定要在紅館開show?上台又要珠片衫又要大堆艷舞女郎,又要特技舞台又要嘉年華。(反正觀眾都是在玩電話、selfie。)明明這個工業賺不到錢,偏偏要跟既定俗成行規去做大花筒,入職門檻超高?這樣,歌星自然被大財團用銀彈揸緊要害……那可以特立獨行做自己?所謂Indie/獨立,除了歌曲風,更是經營模式嘛。
Erik Olovsson不是鼎鼎大名,只是新晉瑞典獨立設計師。不過Erik Olovsson卻代表了新一代的獨立設計:他修讀的是藝術、攝影、平面設計,並非工業設計。他沒有進大品牌當設計師,反而到了Acne當設計總監。成立自己studio之前,他將一輪旅行車重新設計噴到七彩,開到瑞典不同地方直接接job。停車鋪張地毯開張檯就是會客室,要拍照要畫圖車內架生齊全。他有新設計時,不用等大廠牌出手,自己就弄個網店逐少逐少賣。只跟理念品味一致的品牌合作,平日自己設計自己賣。
只要自主又獨立,就永無怕封殺。
Text : 祖慧
PHOTO : Courtesy of Erik Olovsson
不是說Erik Olovsson設計了一駕巴士,而是他將一部旅行車﹙Caravan﹚改裝成一架design bus!這本來是他在設計學院的畢業作品:一個居住兼工作的流動空間。不過畢業後Olovsson並不急著到大機構搵份好工,因為他的studio已經在眼前:「好多設計師終日在office行來行去,或者上網看看設計blog,設計來自生活,何不走入真實世界,見人傾偈攞靈感?」Olovsson如是說。
由於他本科是平面設計,當然會為自己架設計巴士換件勁裝,外觀有繽紛醒目又開心的圖案,大大隻字寫住「Eriks Designbuss」。巴士內有攝影、畫圖及印刷設備。這個流動studio就在網上公佈多個「巴士站」:有時是設計展外圍,有時在鬧市,有時不知去了甚麼奇怪地方,總之走遍瑞典。原來Olovsson認為一般設計服務只集中在城市中心,他卻希望走入社區深耕細作,要知道一般人怎樣衡量設計價值。
Eriks Designbuss整件事非常左派,又夠反建制,查實來自優良家庭背景:阿爺乃化學系教授,父母是冥想導師。Olovsson細細個就跟隨父母四處為家走遍五湖四海,擴闊視野。科學講求嚴謹、結構、邏輯;冥想在乎直覺、奔放。剛剛在今年米蘭展出的Indefinite Vases,完美見證Olovsson在設計上結合兩種思維。首先他盡情令hand blown glass有如生物一樣,形態百變自由奔放。這個外形organic到爆炸,有如水滴的花瓶降落在冷硬尖削、強調幾何線條的石頭上,柔弱的玻璃與硬朗的石頭產生互動,互相成就大家的外觀。一軟一硬,對比強烈。而且hand blown glass降落在不同造型的石頭上,令到造型千變萬化。再加上不同質感的玻璃再配搭不同色澤、形狀的石頭,可以幻化出無限個可能,真正做到Indefinite。米蘭每年有無數新設計,今年以這個小花瓶最搶眼。
Olovsson曾經在Acne當過設計總監,他們旗下的「設計玩具店」ACNE JR亦有發售Olovsson的設計。ROOM collection是他與韓國同學Kyuhyung Cho的傑作:用25件不同形態的木頭,層層疊組成一個最反叛的儲物櫃。儲物櫃都可以反叛?因為他們覺得物件永遠存放在四四方方空間之內,好悶。不如反過來,看看不同空間配上不同物件會有甚麼效果?25件木頭可以自由組合千變萬化。本身是graphic designer,ROOM collection每件組件都好像一個符號,整件事graphic到極。
全文請參閱167期《J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