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時尚一直浮華,但今日的多彩,好像總不及往日的美好。由七十到九十年代間,以Joyce Ma為首的一眾時尚推手,將不同國家的時尚名字帶到香港。講時裝,除了置地與廣東道的大牌子,其實還有許多許多這一代未必認識的當年好設計值得我們為它留個位置。
1)BYBLOS
來自:意大利 創立年份:1973
當年銷售點:The World of Joyce / Ocean Terminal
Byblos以活潑的色彩、幾何拼接、刺繡圖騰和豐富質感來展現美學。女裝強調時代感與女人味,運用絲質與圖騰展現高貴型格;而男裝的洗手水皮革和刺繡圖案,深受男士的青睞。
2)CHARLES JOURDAN
來自:意大利 創立年份:1921
銷售點:Prince's Building / The Landmark / Peninsula Hotel / Sogo / Harbour City
Charles Jourdan因羅馬製造而聞名,在法國成為了女鞋中矜貴優雅和高質量的代表,是當年的時尚代名詞。五十年代,曾以Dior的名義設計鞋款,及後製造和進行全球業務拓展。七十年代時尚潮流風起雲湧,品牌的一系列宣傳照帶領了世界風潮,那全是知名攝影師Guy Bourdin的絕唱。不過,後來高級鞋履品牌輩出,Charles Jourdan也不再是最奢華的選擇,店舖早已撤離香港這個好新的市場。
三十多年前Charles Jourdan中環太子大廈店的舊貌。
3)Courrèges
來自:法國
創立年份:1961
當年銷售點:Time Square / Pacific Place / Sogo / Ocean Terminal
六十年代推出革命性的Space age skirt而名噪一時。設計單純簡潔,清新活潑,尤其女裝,風格年輕前衛。簡單明白的外形,明亮純淨的色彩,加上清晰的縫線和精致的貼邊,省卻高級時裝中細微的修飾。在衣料圖案方面,往往選擇明確的條格和大型花卉;亦會以創新材質,如鋁木、乙烯基、紙、塑料、鏡子等為衣料。一度被日商抹上日和風格後終歸LVMH接管,現由Sébastien Meyer與Arnaud Vaillant二人掌舵,重塑經典,值得支持。
4)GEOFFREY B. SMALL
來自:巴黎(設計師為美國人) 創立年份:1981
當年銷售點:Lane Crawford / Seibu(Seibu已於2013年撤離香港)
品牌以注重細節的先進手工剪裁技藝、面料處理、組件結構和古董衣回收再設計而聞名。品牌嚴格限制每季系列每件作品的質素與產量,因此數量極之少,全球生產上限為500件。物以罕為貴準沒錯,這一點令品牌的吸引力大增。現時設計師仍堅持與四位師夫純手工製作,非常難得。
5)HANAE MORI
來自:日本 創立年份:1965
當年銷售點:Ocean Terminal
設計師森英惠大有來頭,她在法國設計師Coco Chanel的啟蒙及協助下,於1963年成功在巴黎開設首間時裝設計公司,並頻頻舉辦時裝展。兩年後她再成功在時裝界打響名堂,1977年更成為歷來首位巴黎時裝評審公會的日裔會員。她以用西方的模特展示東方的服裝,含蓄中見奔放。奢華的絲絨裝配以薄紗、翠珠與複雜的圖案;火紅、亮黃、海藍的華麗色彩,配以不同的褶皺與束腰大裙擺,散發出不一樣的風情。蝴蝶品牌標志,各種形狀花色的蝴蝶在服裝中營造出靈動的古典美,而設計又見日本傳統和服的痕跡:大花、翠花、白鶴分散在裙尾、裙口,帶領日本的文化走向世界。有說香港最早的「設計專門店」就是Hanae Mori,當年於海運與香港酒店的交接點。
6)ICEBERG
來自:意大利 創立年份:1974
銷售點:The Landmark / Regent Shopping Arcade / Hankow Centre / Seibu
產品從時裝以至香水、眼鏡、皮具、鞋、腕表和家居陶瓷飾品。色彩明亮的針織系列既時尚又適合運動時穿著,充滿活力、都市氣息與藝術感。於早年的港版《流行通信》幾乎每期都有廣告,可見品牌當時有多紅。
7)KATHARINE HAMNETT
來自:英國 創立年份:1979
當年銷售點:Ocean Centre / Seibu / Green Peace
品牌以1983年推出slogan t-shirt而聞名於世,經典語錄包括:CHOOSE LIFE、WORLDWIDE NUCLEAR BAN NOW、SAVE THE WORLD等,部分等至今仍在銷售。成衣系列極具英倫街頭前衛風格,卻不失傳統典雅元素。而近年品牌更大力宣傳環保概念,經常將銷售收入的一部分捐助給慈善事業。
8)KRIZIA
來自:意大利 創立年份:1971
銷售點:The World Of Joyce / The Landmark / Peninsula Hotel
今時今日還有行騷的Krizia,名字在這一代大概已變得陌生。她的款式簡約,裁剪古典,加上獨有的創意,有著不平凡的穿著效果。品牌在八、九十年代非常受歡迎,當年在意大利時裝界有著崇高的地位。
9)ROMEO GIGLI
來自:意大利 創立年份:1981
當年銷售點:The World Of Joyce / Peninsula Hotel
跟Krizia一樣,Romeo Gigli也是意大利的殿堂級品牌。品牌常常以歐洲及文藝復興為創作意念,帶來一系列的復古風潮。而設計多用珍貴面料:天鵝絨、蕾絲與絲綢等等。不過輪廓飄逸,一點也不厚重,充滿異域風情。1990年推出了二線品牌G.GIGLI。特別一提,設計師更於1988年於意大利創辦了現時全球著名的時尚專賣店:CORSO COMO。
10)STEFANEL
來自:意大利 創立年份:1971
當年銷售點:The Landmark / Lane Crawford / Harbour City / Sogo
雖然品牌於意大利當地屬中等價位的年輕女裝,但色彩鮮艷而不俗麗,針織線衫既耐穿又不落伍,沒有過分張揚的設計,完全表達了歐洲風格的精緻時尚。當年的設計屬容易穿搭的實用選擇,今日設計依舊留有那種瀟灑的歐陸風情。
11)TRUSSARDI
來自:意大利 創立年份:1911
當年銷售點:The Landmark / The Galleria / Harbour City / Sogo
Trussardi本為手套工廠,因其精緻考究的皮革工藝成為了英國皇家手套供應商。因以不同材質皮革的巧妙分層拼接、十字交叉的皮革縫合方式,加上對於新材質和面料不斷研發,奠定了品牌在皮革制作領域的重要地位。服裝系列以旅行為永恆的主題,勾畫出自信優雅,勇於探索全新領域的意式風尚。依稀記得品牌專門店於九十年代曾一度結業。
12)MASAKI MATSUSHIMA
來自:日本 創立年份:1994
當年銷售點:Joyce
設計師松島正樹於1992年在東京發表首場時尚秀,兩年後在巴黎成立公司。他的設計散發著解構美學主義,卻又不失可穿性。是當年繼三宅一生、川久保玲、高田賢三之後,被時裝界看好的後起之秀。最特別的是品牌用料破格,可能是第一個品牌以紙造衣,在當年設計圈內被公認為引領時尚的推手。
13)MITSUHIRO MATSUDA
來自:日本 創立年份:1967
當年銷售點:Swire House Chater / Peninsula Hotel
設計師松田光弘與Kenzo的高田賢三是好友,他的設計輪廓充滿結構感,亦同時具有附庸風雅的細節,這位建築界時裝設計師的優雅藝術氣息一直在歐洲市場贏得喝彩。八十年代,大家都崇日,由Irene Lau與Ricky Sasaki(與Uniqlo、Theory、Helmut Lang關係密不可分的日本時裝大享)帶來香港的Matsuda在娛樂圈特別火紅!過去雜誌中那些非常artistic的平面廣告皆為黑白,不過一樣吸引。現時於香港市面只找到高級眼鏡系列。
14)MONTANA
來自:法國 創立年份:1979
當年銷售點:The World Of Joyce
Montana的設計專橫大膽,仿效Avant-garde藝術,風格充滿戲劇性而又不失優雅,好像誇張厚重的肩膀與窄裙或是緊身褲形成強烈對比。他曾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獎和慕尼黑奧斯卡最佳設計獎。七十年代末,梁裕生曾於《號外》撰文說八十年代女裝將是倒三角的天下,好像Montana這牌子,就一定會大紅,果然不出所料。
15)XULY BET
來自:法國(設計師為印度人) 創立年份:1971
當年銷售點:Seibu
品牌以解構美學將故衣重新設計於九十年代初大受注目。當年Xuly Bet與Margiela是同期品牌,加上設計概念相似,是當年的設計新勢力之一。現時品牌仍在發表新設計,不過相信是絕少人留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