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世界愈來愈喧鬧浮燥,很多本以為可以細水長流的清泉漸漸受到污染,就像food waste、膠污染令人無所釋從。一直認為低調的人,儘管言辭不多,甚至愛好神隱,但只要一出聲就是至理名言,好似神一般的Martin Margiela在兩個月前得到比利時時裝大獎的認可,罕有以一封信向外發表感言,同時解釋脫離自己品牌的原因:「我覺得我無法應對全球日益增長的壓力和貿易需求的過度增長,我也對社交媒體過多的信息感到遺憾,這摧毀了『等待的快感』,隨之消磨的還有一切驚喜的效果,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買衫有時候講的是情感,說穿了,就是刷卡的那一刻快感,然而像Margiela說的「等待的快感」,現在還存在嗎?
等待,從來都是痛苦的,好比寫了一封情書等待心上人回覆般焦急;但時裝原本好玩之處,是一年只有既定數量的時裝騷,要等待四至六個月才可以選購,這種望穿秋水等到茶飯不思的痛苦,其實是先苦後甜的趣味,亦令時裝的話題性得到時間上的延長。如今高峰的快感,剎那之後又是另一個快感的出現,全因時尚的權利幾乎歸還於消費者所擁有。後知後覺的我最近才發現instagram可以統計你一周內使用的時間,一天閒閒地一小時,如果加上Facebook、微博等等,其實都佔掉好幾小時,好得人驚!Google大神提供的研究指英國年輕人平均的上網時間高達三小時八分鐘,天下烏鴉一樣黑,大家都是有鋪上網癮。品牌與網民共存地球村,但問題是後者的力量愈來愈厲害,以D&G為例,面對千軍萬馬的負面網評,足以令一個時裝騷取消舉行,全線內地網購網站亦已經全面下架。
先承認我們在網絡上都是寂寞的一群吧,盼望有更多新事物注入自己的生活中。時裝品牌不斷演變,與不同單位聯乘、推出膠囊系列、開設不同支線,動用KOL,無非是要抓緊我們貪新鮮的心。Riccardo Tisci自從上任Burberry設計總監之後,先宣布與Vivienne Westwood合作推出膠囊系列,又大搞B Series系列,在每個月的17日推出全新商品,一個月一次的高潮,成功滿足大家的慾望。又如時尚話題者Hedi Slimane加盟CELINE後,幾乎每隔三天便有新動向,先表明推出品牌首個獨立男裝品牌,最近又宣布在來年一月舉行巴黎秋冬男裝時裝騷,成功製造不少noise。以前常聽人說「留一些白,有時才是最好的模樣。」在今時今日已經不管用,話題,已經是讓人輕易得到滿足的快感。
(Hedi在未舉行時裝騷前,先讓Lady Gaga拿上最新的「16」袋款,令網民在當時更期待他在CELINE的首場大騷。)
TEXT SIMON AU
PHOTO 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