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沒有做過助手、副手之類的工作?
Christian Dior和Pierre Balmain是Lucien Lelong的學徒,當二人獨立後,他們分別有兩位剛參加時裝比賽的Yves Saint Laurent和Karl Lagerfeld跟隨。這行業不論扮演的是甚麼角色,也要浸要捱要實訓,還不一定跑得出上到位,基本上時裝界甚或社會是沒有公平的。過去數月有好幾位跑出,可惜,我看上到位的健兒卻未必是幸運兒。
助理出頭天
如果要說這故事,便不得不講講古,我們可以用九十年代中為分水嶺。很久以前……設計師是用眼光和美學打造自己的時裝屋,擁有自己的品牌,風格最重要,他們自我膨脹成為大家追捧崇拜的明星,投其所好的顧客忠心非常,季季都想將自己變身成為那個「她」。Halston、Ralph、Klein與Karan各師各法,Gigli是浪蕩吉卜賽,當Versace是冶豔,Armani唱反調推簡約;Sonia Rykiel與Chantal Thomas是兩種女人。八十年代,Krizia、Genny、Byblos都是意式新勢力,Ferre追求完美工整,Mugler與Montana的姣妖誇張鬥過鹿死誰手,Lacroix是華麗巴洛克,Gaultier愛法式瘋狂。日本三大雖然簡約,但各有特色,不會叫人與Matsuda和Kenzo混淆。九十年代初,Helmut Lang、Jil Sander與Prada同步傾向less is more,Galliano是嬌俏動人,McQueen是黑暗擾人;總之人做我唔做,大家用獨有時裝信念作表達方式。當時壓根兒不是老品牌時裝屋(couture house)的時刻,得以生存的Lanvin請Montana、Dior有Marc Bohan、Chanel和Fendi有Lagerfeld等,就算聖羅蘭依然工作,但八十尾後經已不是其世界。老屋如Nina Ricci、Rochas、Lapidus、Carven等沉睡著、鋪滿塵、垂死中,依靠出賣特許經營打點滴,幸好香水如鹽水仍然在賣。沒有以上各師風格的話,造就不了分水嶺後的空間......全文請參閱《JET》106期
text | 林鎧湛 (www.stylepov.com)
text | 林鎧湛 (www.stylepo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