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很多次北京,幾乎每次都是品牌迎合中國市場選在北京舉行時裝展或發佈會,還未試過像今次,去北京是為了看一場時裝設計比賽那麼有教育意義。izzue去年首次跟清華大學合辦時裝設計大賽,找來世界各地時裝設計院校的學生同場競技。今年再接再厲,人和衫當然都不同了,唯一不變的大抵是學生們對時裝的熱情。
今次「izzue x 清華大學時裝設計大賞」找來世界各地以時裝聞名的學府學生參與比賽,包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香港理工大學、美國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英國倫敦時裝學院(London College of Design)、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英國索爾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Salford Manchester)及法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Arts Decoratifs) 七間院校。除香港區有選拔賽,其他各個院校均自行選出代表學生參賽,總共有12強。他們到達北京後,第一天先在izzue舊衣堆中選出製衣材料和甄選模特兒,之後兩天進行設計工作兼造好參賽作品,再用一天拍攝模特兒硬照,整個過程非常緊湊。到比賽當天,由十二人評判團選出「最佳設計獎」,以及前三天由公眾網上投票選出的「最佳人氣獎」。
要選出具潛質的設計師,評判團當然不馬虎,當中包括來自巴黎的時尚評論家Diane Pernet,她是第一個時裝blogger,早於2005年已設立個人時尚網誌《A Shaded View on Fashion》,也致力發展時裝電影。早在比賽之前她已見過入圍學生的作品,她坦言今次比賽對學生們是個挑戰,因為他們不是傳統地憑空想像想設計甚麼就畫甚麼,而是如何在現存的衣服上作變化,那是比憑空設計更加難。怎樣才算是成功在舊衣上作新演繹?她說要不像它原來的樣子,而且有personal statement:「要讓我由衣服中看到你想表達的情緒思想,跟其他人是不同的,但同時也要為平凡人設計,要平日穿得來的。我不喜歡fantasy,我要衣服美之餘也穿得到。我問每一個設計學生,他們會穿自己做的衣服嗎?有些說不,那麼你怎麼期望別人會穿呢?」她的心水是來自法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的Gilles Baudoux,他將izzue幾件舊T恤剪成條狀再手織成一件新衣服,Diane Pernet認為設計簡單卻很有趣。她覺得年輕設計師常見的問題是只著重設計意念,卻忽略了衣服的剪裁和線條,衣服實際穿出來時未必美…全文請參閱145期《JET》
text | 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