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Nic Wong
Styling︱Sum Chan assisted by Timothy Lo
PHOTOgraphy︱Pazu@萬象鏡社
Makeup & hair︱Gloria Chan@Will Makeup
Wardrobe︱Sportmax
李慧詩、歐鎧淳、吳安儀……現時香港不乏出色的女子運動員,近年冒起的還有她—楊文蔚。
楊文蔚,Cecilia,現年未夠25歲,身高1米72,卻跳出香港女子跳高紀錄1米88。
短短3年,她轉為全職運動員,簽約成為模特兒。不管跳高,還是模特兒,她都喜歡,都有野心,都有快樂的時刻。
有趣是,跳高與模特兒之間,暫時未見衝突,反而相輔相成。
以往她對跳高太專注,睡覺時、洗澡時、煲劇時,本來想放輕鬆,結果不自覺間地:「我又諗起跳高喇!」
如今她學懂人生的平衡,跳高時專心跳高,影相時專心影相,準備做模特兒影相之前,加緊跳高練習,好讓自己放鬆時完全放鬆,雙腿跳起,兩腳並行,比全神貫注到走火入魔,心情更好。
心情好,成績自然好,對嗎?
跳高,因為跳得高
要跳得高,身高是很重要。作為高妹一名,楊文蔚坦言自幼對「高」這個字已很熟悉,皆因父母都高,小時候已是排最尾幾個,升上中學再標高。「正因為高,所以我才去跳高和打排球。」但她笑言,不覺得高妹在香港有何好處,反而壞處更多。「我不能夠穿高跟鞋,但我想穿的話,都會照穿,別人卻覺得我很高。」想了又想,她說上落小巴時經常撞頭。「別人可能會寒背,但我很少,所以經常撞到吧,哈哈。」
除了高,她還貪玩。父母婚姻很早離異,她與弟弟由外婆照顧,可說是「無王管」。「可能是本身的成長背景影響,所以比較tough、更獨立。如果家庭完整,時刻被家人照顧,可能未必鍛鍊出獨立的性格。」童年時,她特別喜歡獨個兒去公園跳來跳去,沒有家人在旁阻止,沒有太多危機意識,就算很高的滑梯,她依然無懼地爬上去,直接跳下來;就算跌倒得雙腳留下很多疤痕,她還是站起來繼續跑跑跳跳。於是乎,小時候又高又貪玩,竟成為了她做運動員「贏在起跑線」的原因。
突然,FB興起的#10yearchallenge,這真的很適合楊文蔚一玩。十年前,她剛剛接觸跳高;十年後,她是全港跳高第一。回想當初,她本來是打排球,卻因為貪玩才嘗試了第一次跳高。「那是第一次校內運動會,我完全不懂得跳高。當時我很喜歡棒棒堂的王子,同學說只要我跳得過去,王子就會在對面等我了。就這樣,我毫不猶豫地衝過去,看別人怎樣跳,自己就嘗試單腳起跳,總之用自己方法跳過了。」
當然,就如世上一樣,對面沒有王子,只有貌似王子的一個人—教練。「那次校運會跳高得了第二,後來加入校隊。碰巧學校聘請了教練執教田徑隊,而他本身就是一名跳高教練,便安排我和另一位男同學特訓跳高。」她直言,打排球時專打快攻和封網,彈跳力不錯,難怪教練會看中了她。
排球與跳高之間,她也猶豫過。「打排球是團體運動,要兼顧很多範疇,但跳高呢,跳得高就可以,很著數,加上我跳了半年就有香港排名,升得很快,成功感真的很大,那種快樂令我繼續跳下去。」跳高的那種快樂,她不諱言最享受在空中的瞬間。「在空中跳起來是有騰空感的,可能其他女生比較少,但我很喜歡那個騰空的感覺,之前喜歡打排球,正正喜歡騰空感,而且可以殺波揼釘,而跳高就是經常有那一下感覺,喜歡跳起的那一刻。」
我曾經是楊肉乾
為了跳高,楊文蔚坦言自己真的很瘋狂。「比賽後煲劇放鬆時,明明在看《延禧攻略》,卻依然在數著跳高的步數;睡覺、洗澡時都無時無刻想著明日要練習甚麼來改善起跳;又或者坐下來看跳高的片段,真的會逐格逐格cap圖,對比自己與世界級選手有何分別,一兩小時就這樣地過去了。」由此可見,她無時無刻都在想跳高。
為了比賽,她更瘋狂。「小時候,我曾經為了一個學界比賽,早上只喝一杯豆漿,下午吃一碗烚菜或粟米,放學吃一條香蕉,晚上吃一個蘋果或橙,這樣的生活足足維持了兩個星期,日日都很肚餓,同學幫我改了個花名,名為『楊肉乾』,好似人乾這樣瘦,一切都是為了那個比賽。現在看來,真不明白為何當時能夠跑起來,真的很不健康,亦因為忍口太久,比賽一完就立即吃了碗叉燒飯!」她一臉認真地說,這樣節食絕不健康,反彈得很快,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學。
跳高在香港不是重點項目,支持人數不多的同時,相較登上世界頂峰(室外2.09米、室內2.08米)還有一段距離,她坦言一切都不是預期之內,沒有太大計劃。「我一開始跳高,都沒想過做全職運動員,或者做到亞洲第四,或者有世界排名,完全沒想過有亞洲排名,或者亞洲錦標賽中有獎牌,所以我不知道退役之前,我可以去到幾遠,但這一刻是,PB(最佳成績)是1.88米,就是想繼續跳到PB,跳到1.9米,之後才想能否參加奧運、世錦賽等等,暫時都是努力吧。」
模特兒,令我快樂
2016年,絕對是楊文蔚人生的轉捩點。當年首度打破香港女子跳高紀錄,成為全港首位女子跳高全職運動員,更簽約娛樂公司,半隻腳跳入行,拍廣告影硬照,搖身一變為兼職模特兒。「突然間,我的名字在香港人的口中出現了,起初當然很開心,很多人認識自己,人人都跟我說加油,但之後就算別人沒說太多,也著實為我帶來不少壓力。我自己本身期望很高,但其他人對我的期望更高,加上一些我未成名前沒有出現過的不必要批評,真的覺得很大壓力。」
前文提到,她為了跑高真的很瘋狂,生活無時無刻都與跳高劃上等號,正如亞運比賽前,她甚至連一直喜歡的跳舞也不去跳了,將自己困在體院裡。「這一兩年來,我去了不同地方比賽,尤其完成了一個我覺得很大的比賽──亞運會。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好,但之後有很多反省,例如要面對一些我必須面對的事情,以及其他人對我的讚賞和批評。之前我覺得自己只要再做好一點,每個人就會跟我說加油;只要做好自己運動員的職責,大家就會對我改觀,但經過這兩年後,我發現這一切是不會發生的。與其要做一些東西來取悅別人,難為自己,倒不如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現在我會返學、跳舞、影相,就連總教練都覺得我這陣子開心了不少,練習上的成績都正面了。正如我睡覺、洗澡時都思考著跳高,也不代表我跳得好好,所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平衡得到就好了。譬如今日影相做訪問,之前我便做足訓練及物理治療,然後把握時間做我想做的事情。最重要還是過到自己那關,不要迷失就好了。當大家都看成績,我卻控制不到成績,不如控制自己就好了。」
35歲入娛樂圈?
由運動場到演藝圈,她認為還有很多可能性,目前尚在改變中。「我真的覺得,還未有一個很確實的時限去退役,始終運動員這個職業或興趣,真的不知道何時會完。如果依然跳到,可以跳得再高一點,我不會放棄這件自己擅長的事情;如果到了30歲依然跳到好成績,為何不推動自己繼續去跳?如果可以繼續跳,我真的不會選擇離開,我不希望我會後悔一世,因為最佳成績是永遠都改不了,永遠會跟隨自己。所以,就算過了東京奧運,或者二零二幾年退役等等,很多東西都未有定案。」
老實說,她依然很年輕,加上跳高運動員的生涯相對較長,談及退役還言之尚早。沒想到,她竟然這樣說:「另一方面,難道我在35歲退役,那時候才入娛樂圈嗎?比較困難了!所以我沒有well plan的想法,運動員真的很難預計一切,可能有更多其他出路呢,所以未來是否繼續做模特兒或走上演藝路,真的看看市場是否需要我這個人存在吧!」
說到底,大家認識的楊文蔚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她就這樣的說:「我希望大家覺得,我是一個在任何方面都是不斷努力的女生,以及是個真實付出而努力的人。如果有留意我的話,相信都會明白;批評我的人,通常都是不理解我的,所以我不太上心,反而我更理解他們呢。」
說穿了,楊文蔚壓根兒就是一個運動員,只可惜,她比一般運動員更努力,要證明自己。「如果大家都明白我的話,我就不用做這麼多東西,讓大家留意我是一個運動員。其實,我一直以來都是運動員,偏偏要特別做更多的事情去證明給大家知道,真的頗辛苦的,但我明白這就是慢慢成長及學習,尤其是面對全香港的人。」跳高與模特兒,沒有正面衝突,卻有主觀煩惱,可以的話,何不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