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青惡鬥廢老,游學修大戰盧海鵬,ViuTV劇集《仇老爺爺》正好為現今世代矛盾的香港,舒了一口氣,笑了一兩聲。游學修自編自導自演,更掛上「廢青」、「仇老」之名來自嘲,他卻認為:「廢青?這兩個字毫無殺傷力!」
TEXT : Nic Wong
PHOTO : BOWY CHAN
Make up : Yvonne Yeung
廢青?對後生仔而言,「廢青」這兩個字毫無殺傷力,甚至我們會自嘲為廢青。正如《仇老爺爺》入面有段大鬧關愛座的情節,幾乎銜接了現實。有人覺得後生仔是英雄,也有人覺得後生仔是廢青,同一件事,完全是兩極的看法。當然,老一輩追求穩定生活,就覺得廢青是一群一事無成、搞破壞、沒禮貌等等的後生仔。
游學修演繹廢青?起初我沒有想到自己主演,但最後親身上陣,主因是喜劇,較容易控制。其實我真人不太喜歡多說話,多少違背了大家心目中對我的形象。很多人以為我口多多、嗶哩巴啦、很熱血、很衝動,但其實游學修與戲中的仇樂秋不完全一樣,尤其是處理感情方面,與我很不同。
游學修與仇樂秋?我在劇中放大了一些工作上的遭遇,相信我們這一輩都一定遇過職場上一些老屎忽不斷恃老賣老。《仇老爺爺》主角仇樂秋在片場工作,當然我知道很多人與拍戲毫不關連,但我想藉著特約演員的生涯,講一些大家在職場上遇到的經歷。尤其電影片場是一個階級觀念很重的世界,能夠特別突顯出不同地位、不同階級的矛盾,所以眾多角色在片場中出現,自然會引發更多東西。
仇老?這是我加以利用的一個點。如果我告訴大家,我很仇老,大家必然相信,亦覺得《仇老爺爺》我所演的孫仔,一定很憎恨那個爺爺。不過,相信大家都估到,我不會殺死對方或趕對方出門口,不會出現這個走向,正正這樣,無論是仇樂秋,抑或是游學修,面對這樣的老人家,最後兩人如何能夠建立溝通,就成為了故事中好玩之處。其實一直講仇老,大家起初肯定覺得鵬哥所演的角色不斷佔人便宜,最後觀眾卻能夠理解得到他的想法,所以這就是我想拍這個劇集的最大原因。老實說,後生仔仇老的另一面,老人家也是仇青,那就是現實中沒辦法的互相溝通,就看故事中怎樣換位思考吧!
如何面對廢老?可能我一直比較強勢,比較強硬,所以沒有太多被廢老控制的經歷,但當然我有被廢老滋擾過啦!記得某次我做完工作,付出很多,評價也很好,但有個所謂的廢老,走過來指指點點,教我應該怎樣怎樣做,而我很清晰地知道他所說的東西是完全不對的,最後我unfriend了他,不想再聽他的說話,就這樣地向他說拜拜。怎知道,之後他在其他場合中見到我,還叫我合照放上網呃like,我真的不
明白!
擔心變成廢老?擔心,擔心,真的很擔心。(重要的事情講三次?)因為我是一個比較批判的人,不說前輩後輩,就在我們的同輩當中,我都覺得要做到咁咁咁咁……所以當我到了五、六十歲時,自然會覺得二、三十歲的人,也要做得咁咁咁咁……我真的很害怕到時會這樣,但我經常提醒自己,假設有那一日,不知會否被視為廢老,但去到某一個位置,擁有安穩的生活時,我一定要警醒自己,自己不在那個位置的話,就沒有資格好說了。譬如現在有人走出來說:「因為現在我收成期吖嘛,所以你們千萬不要搞亂呀!」這些說話是不應該說出口的,同樣道理,如果我施恩給你,「飲水思源」這句話應該是受到恩惠的人去說,而不是施恩的人說:「你們要飲水思
源喎!」
為廢青平反?想罵老人家?如果我一開始很討厭老人家,我仇老,然後想寫一套劇集來罵老人家,那部作品一定很難寫得好看。我決定拍《仇老爺爺》,主要是我捉住了一個點子,讓我有興趣去發展成為故事,深感有趣,才是起步點,然後想藉著故事來帶大家進入甚麼世界等等。說到底,最後是講述親情、人物關係,以及年輕人在這世代待人處事的態度、從爺爺身上學到甚麼等待,才是故事的本質。老實說,我不介意大家說我散播、分化、甚至抹黑老人家或年輕人,我想說的是,這就是一個局,既然劇名是《仇老爺爺》,最好觀眾覺得我們會開大拖,甚至殺死對方,這劇集的趣味正正就是這樣。到頭來,大家有幸看下去,更甚是,我有幸大家看下去,自自然然知道是甚麼的一回事。
《仇老爺爺》等於發聲?創作每一件作品,其實都一定有所謂想說的東西。牽涉政治才算發聲?如果不牽涉政治,就不算發聲?譬如關愛座那一幕,嚴格來說我沒有支持後生仔或老人家,但當然當中一定有我的角度啦。至於作為藝人,對政治很避忌,絕對是環境因素,很難獨立去怪責任何人不出聲。一句「返大陸搵食」說得簡單,但實情不是這樣簡單,正如我都沒有返大陸搵食啦,暫時!不用說藝人,現在大家都變得愈來愈小心,因為整個氣氛真的不同,無論任何職業抑或藝人,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承擔的後果。其實,起碼知道整個香港,大家都在想甚麼,心裡有數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