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讀書人:陳大利,浸會大學電影系畢業,《葉問》系列及《狂舞派》編劇,最近首次成為導演,自編自導由毛舜筠、呂良偉、凌文龍主演的《黃金花》,候選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導演。
哪些書本對你影響至深?
我向來看很多歷史及哲學書。例如,文聘元《西方歷史的故事》、《西方文學的故事》、《西方地理的故事》、《西方藝術的故事》等等,談及古代神話到現今時代的進程和變化,看完後彷彿清楚了整個世界。然後便開始想了解中國,看過柏楊及錢穆的書,至今依然受用。同時我又很喜歡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雅俗共賞,人物細緻,同樣很勵志。還有飲茶的《史上最強哲學入門》,如書名一樣史上最強。
有令你一看再看的書嗎?
我讀電影,做電影,當然看過不少電影書。法國導演Robert Bresson《電影書寫札記》當然一定要看,輯錄很多金句,可說是我電影生涯之中的精神食糧。另一本是蘇聯導演Tarkovsky自傳《雕刻時光》,談到電影工作真的好像雕刻一樣,保存後世。另外,電影人一定會看劉天賜的《編劇秘笈》,具體提及很多關於編劇的文字及經驗,對我有很大的影響。
籌拍《黃金花》時候,有否需要看某些書本來參考?
日本一名自閉症患者東田直樹,曾經出過的一本書《我想變成鳥,所以跳起來》,當然是很好的材料,但很多時候自閉症患者的個案,都要靠家訪來了解。反而我在拍攝期間,看到一些由自閉家長親自書寫的日記,道出她們的感受及心聲,更觸動我的心情。
拍攝《黃金花》折騰一段時間,主要困難是?
資金是一個很主要的問題。早在四、五年,我已找到天馬電影的資金支持,本來是個關於師奶計劃復仇殺害小三的故事,後來他們認為難以得到內地市場,風險極大,後來擱下了,我繼續從事《葉問》系列的編劇。後來我再將本來那位師奶的復仇計劃重點,改為她與自閉症兒子的一段情為主,葉偉信看過劇本後亦覺得放棄內地市場也可行,天馬繼續是主要投資者,後來申請過政府作部分資助,亦得到其他公司包括Golden Scene等的支持,最終幸運地成事。
從編劇到第一次做導演,你的感覺如何?最大挑戰是甚麼?
老實說,我從來沒有害怕的感覺,亦因為我在片場長大,不覺得自己是新人。本來做編劇,處理演員等等最麻煩的事情都能夠搞掂。不過親身作為導演,要處理的事情更多,包括對內的美術、對外的資金等等,還要兼顧劇本上的創作和改動,果真要前期做得非常充足,否則難以在現場再提升。
電影發生在屋及很寫實,如何從寫實和電影語言之間中
取捨?
我在屋長大,所以很想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關於我的成長地方及感情。我不認為這部是藝術電影,也不是真人真事改編,只是取材自閉症患者的一些生活細節。我從電影系出身,走入電影這個工業,內心一直在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之間爭鬥,直至拍《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遇上司徒錦源,重新思考兩者之間的平衡。我的理想目標是Christopher Nolan,既能做到商業電影,卻不失自我對電影的藝術追求,當然沒法子比較,但我希望盡量達到
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