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Nic Wong
這陣子日日下雨,天氣轉壞因為低壓槽影響,我特別懷念張家輝的味道,特別是以往拍笑片的張家輝,每次心情不好,一看就好笑。偏偏,看完《低壓槽》之後,散場之際,我卻懷念杜汶澤導演《空手道》的味道。
與行家閒聊,紛紛問起究竟《低壓槽》抑或《空手道》好看一點?將兩部電影混為一談,主因是,想將兩位導演張家輝與杜汶澤混為一談。
張家輝與杜汶澤,背景是有點相似的。同樣亞視出身,同樣是搞笑出眾,同樣曾經練到很大隻,同樣先做配角再做主角,演而優則導,當上導演,而且不只一次。(我還很記得他們合作的《流氓師表》啊!)
從正常觀影角度而言,二人各自的出品《低壓槽》與《空手道》同樣談不上是好看的電影,尚有很多可改善的空間,兩者在網上同樣被狠批得體無完膚。只不過,兩位導演拍戲的出發點都很明確,背後原因以至那些隱喻(尤其政治隱喻),都是十分明顯的。
杜汶澤的價值觀,直接呈現在《空手道》的世界,女主角鄧麗欣繼承亡父的空手道場後,一度銳意改為劏房,既荒謬又貼近現實;張家輝特意將《低壓槽》背景城市「孤城」隱喻我城,他解釋「孤城」是放諸香港、內地、泰國、馬來西亞都可以,但明眼人一睇就知道,他為了合拍尺度才不好意思直接道出來,只好借用一句句金句,帶出這個城市除了子彈與止痛藥之外,根本沒有人、沒有東西可以信得過:同時,人人一開始都相信正義,卻因為正義解決不了問題,最終決定同流合污,將子女送到外國,早日退休便能夠完全不理會就算,唯獨張家輝偏向虎山行,堅持正義。
當然,絕對是我資質有限,當中看不明白的隱喻實在太多,例如一開始他打開雙手如耶穌一樣降服似狼似狗的受傷生物、無端端走去跳降傘、子彈永遠射不中他、他那位上司阿占疑似騎馬的主觀鏡頭用意何在、為何大部分港星都在15分鐘內死亡、張可頤要不斷講英文對白等等,真的看不明白,依然希望有人解答或早日能夠參透。
或許,一切都在片尾的一幕,講述張家輝與徐靜蕾飾演的大奸角早就相遇,他全身濕透,下雨天明明有雨傘在手,他卻竟然決定將雨傘轉贈他認為更有需要的人士,做了一件人人都覺得他癡線的事。或許,香港就是有這種「癡線佬」,或者觀眾覺得他的行為是癡線,實情他一清二楚,即使你笑他是渣渣輝,即使今次電影不算好看,都值得看一看。有些事情,總要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