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殘喎!」「咁我化妝啦。」「你件衫唔靚。」「咁我換衫啦。」……日常中,你遇到類似情況,可會遷就別人,或會堅持己見?「你好殘喎!」「咁我化妝啦。」「你件衫唔靚。」「咁我換衫啦。」……日常中,你遇到類似情況,可會遷就別人,或會堅持己見?
2001年,劇場編導Neil LaBute以原創劇《The Shape of Things》,一段女神邂逅宅男,繼而改造對方的畸戀,道破從愛情到各式人際關係,充斥不對等的需索與付出,以至改變與被改變的現象,尖銳詰問:這種相處稱得上「愛」嗎?
「答案因人而異,而科技演進,標準愈複雜。我們想藉《色相》為名重演此劇,跟觀眾來一場思考練習,於模糊時代為自己再定位。」翻譯莊梅岩及導演張銘耀說。
TEXT : KO CHEUNG / PHOTO : BOWY CHAN
兩個人真比一個人好?
細談《色相》前,莊梅岩與張銘耀怎樣看「關係」?公眾印象中,他倆屬幸福的人。像執筆之際,前者剛於Facebook出文,笑談愛子用紙巾包魚乾做聖誕禮物的逸事;後者則接連發表多張跟太太韋羅莎,亦即《色相》女主角(劇中名Evelyn)排戲的開心相。Sweet爆生活,令人羨慕。
「我不懂教仔時,大家沒見到罷!」莊梅岩大笑。 編劇的敏感加上為人妻/母的經驗,讓她深感世上沒有完美關係,「原生家庭跟外在的影響力時刻在抗衡。舉例,結婚前,我像不肯掉隔夜的父親般,超級慳儉。但結婚後,見盡生死的醫生老公,常藉口『活在當下』狂買(笑),批准與不准之間,我試過無晒符。教仔時,我對於叫他做或不做某些事,也擔心:意見只為滿足大人,還是符合孩子天性。原來人再相愛,因期望或性情等差異,仍會難避矛盾。」
即使張銘耀提及愛妻難掩甜蜜,「今天的我?由70% Rosa+30%自己所組成!」可是探問下去,如今他可跟靈魂伴侶於事業和生活無縫交接,背後實情得花近十數年光景互相摸索、包容和諒解,方能修成正果。「兩個世界化成一個世界,相處無可避免要略作調整。當雙方目標想變更好,理應是一種進步吧?吊詭的是,各需付出多少,才不算放棄原則?若有人固執過頭,又會否背棄嚮往對方狀態的初心?」他疑問。
亂象中自尋方向
「有關迷思,值得深究!」兩人異口同聲,正是好奇心促成他們跟香港戲劇協會合作,將《色相》再度搬上舞台。「關係是非常個人的事,我們沒能力為你定義好與壞。可是我們卻可透過作品,讓你稍為留點距離、保持自覺,反思生命面對變與被變,每個抉擇是否甘心?是否本來的自己?」莊梅岩強調。
張銘耀補充,「尤其時代語境有變。原著寫於千禧年,當時作者針對整形風氣盛行,坊間沉迷《America's Next Top Model 》、《Queer Eye》等真人騷,故事主力探究藝術生Evelyn遇上宅男Adam後,基於追求藝術與外在美的慾念,教唆對方變換妝容、造型以至整容,以戲劇拷問社會議題。可是今天科技躍進,單是多了iPhone,整個玩法已大不同。不用等人安排,我們自會狂用社交網絡、美圖或溝通軟件,任性塑造理想的公眾形象,群眾由言行到精神面貌,對真假界線、『我是誰』理解,比舊時更模糊。」
因此張銘耀沒沿用劇目過去在港上演的名字《改造情人》(2008年)或《原塑》(2014年),改為採用更富想像性的《色相》為題,「通過劇內Evelyn跟Adam的愛情、Adam跟Philip的友情,或Philip、Jenny與Evelyn為Adam私下角力,刻意以四人外表和個性皆不搭調的組合,勾勒羞恥與迴避、曖昧與猜忌等人性。」選角上,在姿色與資歷並重的韋羅莎和朱柏康(Philip)之外,又選來兩張年輕臉孔——劉俊謙與羅小林,「阿謙俊朗而不高傲,切合Adam純真得易被看穿的虛怯;小林看似靚花瓶,骨子實情暗藏倔強,恰如Jenny的矛盾特質。他倆可注入活動,呈現新一代活於真偽狹縫,不懂自處和共存的處境。」
受過傷你才懂堅強
莊梅岩笑賣關子,「儘管劇情暗黑、Adam下場慘痛,但創傷會讓你看清楚自己是甚麼人。」張銘耀點頭,「Adam和Evelyn於神像相遇的開場,對應創世紀中亞當與夏娃吃下禁果後,獲取智慧並體會恥感,繼而探索慾望與性的寓意。藉著《色相》,我們無意唬嚇觀眾或否定情愛,相反,更想你別畏懼地發問,別因一次傷心,抹走曾經的快樂。沒有從前的你,那有今天的你?錯了、痛了,又如何?凡事上心,你才知怎樣踏出下一步。」
日期:1月18至20日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票價:$300/$24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