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CY
貴為蜷川實花唯一海外入室弟子,香港年輕攝影師江紀鋒(Keith)從日本學成歸來,選擇以香港作為首個展覽場地,回看自己十年來所拍攝的作品,發現以往看似走遠走錯的路,意外地變得很美好,正如他的「師傅」蜷川實花所言:「即使所有人往右走,若然你覺得左邊是對的,就要對自己負責,堅持走下去。」
問:今次舉辦首個個人攝影展「Memento」,起點是甚麼?
答:繪畫與文字藝術可以在白紙上天馬行空地創作,而攝影必須顧及被寫體與當時的光線,我比較喜歡這種貼近現實的表達方式。對我來說,拍照是一種自我溝通跟療癒的行為。回顧細看自己這10年所拍攝的作品,發現以往大大小小發生過的事情、人生中看似走遠走錯的路,所經歷過的掙扎都意外地變得很美好,希望能跟身邊的人分享這份人生的紀念品。
問:想透過攝影展向大眾展示甚麼訊息?
答:Embrace your flaws and enjoy the flow。今次展出的作品裡,有些作品是因為相機壞了,所以作品上出現損毀,有些是黑影,有些是不小心意外曝光,有些是重曝帶來的驚喜,這些大大小小的意外卻形成了充滿美麗驚喜的照片,就如人生充滿著flaws,卻額外獨特漂亮。我想以這些作品,帶出 「與其斟酌於生活上哪一個細節不夠完美,倒不如好好享受整個過程」 這個概念。
就像這張《Beautiful Accident, 2012》,我到九寨溝旅行時攝,因相機損壞,導致每幀照片上都出現一個圓形光圈,左圖是碰巧有兩位路人站在光圈上,更同時其中一人望向鏡頭,右圈則是一隻鴨子出現在光圈中。
問:如果自評自己的攝影風格特色,你會怎樣形容?
答:我應該是屬於snapshot類別的吧。拍攝前不會給自己特別定一個主題,而是在生活中看到觸動自己的一瞬間就會按下快門。但我也很喜歡實驗性的拍攝方式,例如菲林的雙重曝光,把不同時空的影像疊在一起,創作獨一無二的作品。
問:從蜷川實花身上,對你啟發最大的是甚麼?
答:她說過:「即使所有人往右走,若然你覺得左邊是對的,就要對自己負責,堅持走下去。」我認為這是藝術創作者對自己喜愛的事物以及認為正確的事情應有的態度。
問:她最嚴格的是怎樣方面?
答:她是律己以嚴的人,她特別執著於自己認為美或是正確的事情。
問:有否一些難忘的艱苦經歷?
答:一開始到日本生活,不太習慣日本人那種一絲不茍的工作方式,跟靈活度高的香港和內地很不一樣。日本團隊一定要著重事前溝通,經商討後,定必按既定方向進行,但香港的拍攝很多時候都較為靈活變通,比較著重拍攝當時的氣氛及感覺,臨場發揮,著重照片最後的效果。
問:從教學到應用,最難實踐的是甚麼?
答:我在大學是修讀經濟金融的,從來沒修讀過藝術或拍攝相關課程,對我來說藝術創作沒有任何技術或技巧上的框框。藝術市場上也有主流及非主流之分,主流作品比較受歡迎,擁有較大市場等,要堅持做自己喜歡的類型而不受潮流影響是最難實踐的。
問:在你眼中,華人地區與日本的攝影,有何藝術差異?
答:其實我覺得相同之處比較多。日本的大師,如荒木經惟、森山大道,他們的作品都充滿了日本的元素,可以看到二戰後日本的樣貌。至於中國,我蠻喜歡陳漫與孫郡的作品,他們用現代化修圖的方式融入很多中國的元素,我覺得是中國當代攝影的代表。審美觀方面,日本有大家比較熟悉的侘寂(wabisabi),我覺得有點像國畫裡面寫意畫,注重留白,寫意不寫實。
問:對於攝影,你有甚麼堅持?
答:我希望可以一直用菲林拍攝。雖然很多時候用數碼相機或手機拍出來的效果更好,但一張一張菲林,看準時機才按下快門那份緊張感,是數碼相機無法給予的。
問:你認為會計與攝影之間,有沒有甚麼共通點?
答:會計是透過數字讓人了解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攝影就是透過影像讓人更了解自己的過去。實際一點來說,攝影師也要好好管理自己的財務狀況,才能持續地以最好的方式發表和呈現作品。
【Keith Kong—Memento Photo Exhibition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3月4日(星期日休展)
時間:早上10時至下午8時正
地址: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 藝穗會畫廊
【江紀鋒Keith Kong’s Profile】
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曾於早稻田大學留學及工作於日本。2013至今工作於日本藝術家蜷川實花工作室,時任中華區經理人。2016年創辦壹號藝術顧問有限公司,熱愛攝影藝術,致力推動中日藝術活動。Keith因為一次偶然,有幸成為蜷川實花入室弟子,學成歸來,以香港作為首個展覽地,以身作則,身證本地青年人對文化藝術的熱愛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