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 NW / PHOTO : Bowy Chan
HAIR & MAKEUP : Laurie@Joman Beauty / LOCATION : 1563 At The East
人生總是不停作出決定。黃家正(KJ)是香港少數踏上古典音樂路的年輕鋼琴家,紀錄片《音樂人生》早已記下他的成長故事。想當初他讀完音樂,決定回港發展,到現在他又決定離開香港,從來吸引KJ的,不是金錢,而是音樂上的認同感。即使明知要作出犧牲,他也堅持踏出重要一步,尋找人生及音樂世界當中,更多更多的可能性。
凡事講求勇氣
回想當初彈鋼琴,KJ說天資驅使他走上這條音樂路,當時年紀還小,不曉得作出甚麼決定,只懂繼續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15歲前,我沒有限定自己未來一定要彈琴,中學時更害怕畢業後應該要做甚麼,期間也有幾年停止了彈琴。」最終,還是鋼琴吸引了他,繼續他的音樂人生。
KJ坦言,過去作出不少重要決定。「人生其中一個大轉變,就是當年決定畢業後返回香港。通常讀音樂的人,讀完學士四年,一定會繼續讀碩士,100個同學當中,99個都會這樣,但我卻堅持回來香港。」他不諱言,那99個同學選擇繼續讀書,主因是不知道未來做甚麼,但KJ早已想得很清楚,就是要回港嘗試一些東西。「香港人總是看輕自己,總覺得香港是個文化沙漠,但我很相信自己的直覺。這個選擇當然有好有不好,改變了我整個人的命運,同學們考到我沒有的碩士學位,另一方面,回港卻為我帶來別人沒有的東西。」這幾年來,他回港成立Music Lab、舉辦過二十多個音樂項目,與觀眾一同探討人生、死亡、哲學、佛學、宗教等問題,很想透過音樂呈現出來,正是其他同學不會做到、也沒有得到的東西,當然還有那份他對香港的熱愛。
從當年紀錄片《音樂人生》中可見,KJ自信滿滿,傲視同群,如今卻沒以往那般執著,因為他決定要享受生命及音樂。踏入2018年,他作出了人生另一個重要決定,選擇多去外國嘗試不同事情,就算蝕錢都要照做。「我總是不知道自己怎樣生存,去年差不多用盡所有收入了,但我覺得要做就去做。當中卻讓我明白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勇氣,如果沒勇氣去做,即使他很有天資、能力都沒用,因此2018年我嘗試了很多之前我不敢去做的事情,跳出了框框,希望2019年能夠繼續有改變。」
較早前,KJ說過2019年決定離開香港,他坦言這又是人生另一個重要決定,是時候尋找更多的可能性。「沒錯,我真的會離開,估計之後每四個月在外國,每兩個月回港。我不想完全離開,我很喜歡香港,但真的是時候作出一些新的挑戰。當然我會犧牲很多東西,犧牲在香港一直以來所建立的東西,但我認為自己現在28歲,還有空間成長。」
「回港5年,我建立了自己所謂的冒險之旅。最初2013至2015年,就像由0到1,甚麼事情都未試過,很想建立出來,過程中很多東西都經歷失敗、成功,但總算嘗試過;到了2016年,就是由1到2的階段,發覺自己做過某些東西,希望做得更好;5年後,來到2018年,到底我應否再做同一樣東西,繼續另一個5年?到時,那個階段將是由2到3,還是2到4?當然我會預期自己做得更好,但能否跨越更大步,由2到8?所以,我覺得是時候需要更多曝光,需要遇到更多不同的人,為自己帶來更多挑戰。這個正是我選擇離開香港的核心原因。」
說穿了,他就是不滿足。「不滿足並非不好,滿足也未必是最好。如果已經很滿足,我就未必會尋找新的挑戰。這是一個循環,每次我都會嘗試滿足自己的一些願望,當我開始感到滿足之後,又會衍生另一些不滿足的東西,這樣才有動力尋找新的滿足感,所以兩件事是交叉相遇。」他認為一個人不應該永遠滿足,亦不可能永遠不滿足。「做人不可以永遠停留同一階段,否則除了沉悶以外,還不會增長,不會挑戰,簡單來說,不會成長。我這一刻想去追尋,並非職業上的高低,也不是為了金錢,而是尋找人生的可能性。當我這樣去想的話,這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就像有些人選擇裸辭去旅行。所以,我那個滿足源於不滿足的決定,正是尋找人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