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或鋼,wood or steel?常是愛喝香檳的你們說個沒完沒了的話題,單從這點看,用葡萄釀造的確比以大麥蒸餾來得更有趣味,香檳可以完全與橡木桶老死不相往來,但威士忌嘛……若不與橡木桶親密「交往」的話,就可能跟伏特加或氈酒等透明烈酒無甚分別了。甚至可以說,沒有橡木桶,便沒有今天人們所追捧的威士忌了。
Text : Ivan Wong
◎ 香檳當然不像威士忌般要「依靠」橡木桶才能發揮其潛在風味,所說的wood or steel,主要是指釀造香檳的第一次發酵程序時採用橡木桶還是不鏽鋼桶。橡木桶較「透氣」,能讓酒液和空氣接觸,專業人士稱之為「呼吸」,同時亦能讓木桶的味道「融入」酒液之中,這亦是釀酒人們常說的seasoning,若直譯為「調味」的話,可能會令人誤以為香檳酒液本身不夠味,要放進木桶加以「調味」才行,此亦為鼓吹採用不鏽鋼桶保持天然原味的一大立論。然而,「調味」若用以形容威士忌木桶陳存過程呢,卻又十分貼切,沒甚麼爭議的餘地。
◎ 那麼,wood or steel——採用橡木桶的香檳擁有更豐富的味道,亦可以陳存較久,是木勝鋼嗎?喝酒是種享受,不是爭奪武林盟主,也不是打擂台,不一定要分勝負的,況且,各人口味不一,要根據誰的甚麼準則來定呢?沒錯,採用不鏽鋼桶可有天然果香原味,或更清新爽朗,亦比橡木桶便宜很多,亦可能更合乎後資本主義「賺多啲」原則;而橡木桶香檳換來較複雜細膩風味的背後,是更昂貴的木桶成本,在「呼吸」過程中又有少部分酒液必要被蒸發掉……。與其辨別孰優孰劣,倒不如說愛喝香檳的你們就是左右逢源的大贏家,亦慶幸愈來愈多香檳酒莊肯投入更大的資源,不惜工本為橡木桶香檳作貢獻,Bollinger便是一例。
◎ Bollinger向來都是橡木派香檳的龍頭代表,旗下的年份香檳均經過橡木桶發酵,常用的3,500個老舊(有些過百年)橡木桶,要由自己的木桶匠悉心「照料」,自家木桶匠house cooperage在蘇格蘭威士忌廠很常見,在香檳區卻是稀有品種。最近,他們更宣布,三年前在Côte des Blancs地區Bollinger所擁有的森林中砍伐的三棵百年橡樹,將製成二、三十個木桶,趕得上在今個收成中使用。雖然,這自家森林橡木桶只是不足總用量的1個巴仙,但意義卻很大,畢竟是自己橡木自己種嘛!再者,從限量處想的話,又不知會造就怎樣的一瓶Bollinger橡木概念香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