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讀書人:鮑偉聰,著名電視劇及電影編劇,先後任職無綫電視、亞洲電視及香港電視網絡編審,現為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客席講師、精英文化動力出版社社長,商業電台節目《光明頂》嘉賓主持。本
Text : timothy lo
喜歡的作家?
外國軍事小說作家Tom Clancy。我本身對軍事歷史很有興趣,一直以來看的都是非小說類的戰爭史書籍;但Tom Clancy書寫的作品,牽涉政治、軍事層面較闊,且風格比較通俗(melodramatic),因此容易消化和很有追看性。他的作品有點類似現在《權力遊戲》的風格,以很多不同視點和支線述說故事。最喜歡他的《The Hunt of Red October》與《Red Storm Rising》,前者更翻拍了電影,由辛康納利主演。
哪本書對你影響最深?
《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未必對我有很深影響,但我覺得這本書對時下年輕人頗有啟發,因此我經常拿來當教學材料。雖然這本書篇幅較短,但它透過一個歷史故事去講有關商業管理的方針。主角在進行任務的途中全靠自己解決問題,沒有人告訴他如何去做;現代人解難能力較弱,習慣跟隨指令工作,但這本書告訴你,自己問題要自己解決。
對你來說,閱讀是怎麼一回事?
主要拿來減壓和休息。閱讀讓你進入另一個世界,無論是武俠小說還是歷史書籍,人腦都可透過幻想書中內容離開現實,達至減壓、輕鬆和找到快樂的目的。
近期監製的網劇只有五分鐘一集,這個意念從何而來?
這並非我的意念,而是整個世代的趨勢。人們愈來愈沒有耐性,網絡上的專注力甚至以秒計,看了十秒八秒不喜歡就會轉走。我只是預測將來觀劇的習慣會朝著這個方向進發,所以才會大膽點嘗試先行製作這麼短的劇集,試一試市場反應是否接受。
曾經想過把一些新生代作者或網絡作家的書化成劇集嗎?
沒有,因為小說和劇本是兩回事。小說可以寫得天馬行空,但劇本要拍攝成映像,所以很多時候出色的小說拍成劇集,總會令人失望或很難看。所以我並不會以小說為本,正因為我現在要製作短劇,所以要製作先行,不要用製作遷就意念,反而要為短劇這個模式創作適合的內容。
你認為我們身處現今香港社會,閱讀重要嗎?
一定重要!愈沒人做的事情你愈去做,雖然可能並不會即時反映那件事的價值,但持之以恆就會看到成績,讀書便是這樣的事。像我在編劇這一行,其實現在應該由後生一輩去做,但十幾二十年並沒有太多新人入行創作,導致現在很少編劇,但從市場價值上看,新編劇就會有價值;會讀書的人也一樣,你愈讀得多、讀得久,自然會跟身邊的人不一樣。
面對如今的政治社會環境,我們應該讀些甚麼書來裝備自己?
一定是歷史書,而中國近代史中的共產黨史更能讓你知道正在發生的事情和將會發展的方向,你甚至能夠預測結果。有一本禁書叫《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它講的是毛澤東的故事;另外一本是《墓碑》,講述六十年代的大饑荒。若不想那麼沉重,你也可以看看李志綏醫生的回憶錄。權當裝備也好,求生也好,都應該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