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電玩代表不學無術虛耗光陰?電玩面世4分1世紀以來,俘虜無數信徒,全球每星期共花超過30億小時於電玩,熱門遊戲發售首日即吸金數10億,大量人力注意力、人際關係、消閒、身分認同及滿足感都建基在電玩,其社會及經濟影響力舉足輕重,究竟電玩現象有何社會意義?人類又可從中得到甚麼啟發?
不少論者提出應該正視遊戲的力量,利用遊戲動員群眾改善社會,其中的表表者Jane McGonigal是個成功的遊戲設計員,她說現實根本不如遊戲般有趣及帶來滿足感,因此與其苦勸青少年莫沉迷,不如將生活變成遊戲般吸引!經濟富裕生活現代化,令人長期處於「飢荒」狀態——不是肉體上的飢餓,而是對事物「全情投入」的需要,除了追求安穩,人亦渴望擁有同心協力、逆境中保持樂觀、超越個人改變社會等生存體驗,電玩於是成為虛擬解藥。人類化身Gamers時渾身英雄氣概、目標明確、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遊戲世界可以,為何現實不可照辦煮碗......全文請參閱《JET》115期
text | 林之洋
text | 林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