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又一年,年末最受爭議的,莫過於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及《2014版權(修訂)條例草案》(網絡23條)的討論。本來想找月讀三十本書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怎料局長人如其名,其新聞秘書說他們最近很忙,極可惜沒辦法得知局長喜歡看甚麼書、雜誌和刊物,於是更有興趣探討網絡23條會否在出版層面踩中鋼線。
法例之危險,不僅是過於嚴厲,自此極易犯錯,更甚是引起不必要恐慌,不知會否犯禁。其實惡搞在書界中屢見不鮮,就像去年5月,向來喜歡改歌詞惡搞的梁柏堅,就聯同小學同學番簡強,出過一本實體書《甜詞》,實行以糖代鹽,名正言順改詞後共諸同好。書中特別寫了填(甜)詞的模式及要訣,更揀選一些流行的改詞歌,分析其優劣之處,加上重新改編超過50首歌曲。網絡23條規管網絡,但如此的文字版輯錄成書,繼而有人放上網欣賞,屆時又是否犯法?
音樂方面可能侵權,那麼相片層面又如何呢?「香港舊照片」網主余震宇於2006年開始網上搜集舊照,2012年8月開設專頁,上載舊照片,後來更推出相片集《港島海岸線》。早前版權條例修訂草案的討論中,網主就不諱言,港府擁有的舊照片版權為125年,並擁有大部分流通於網上的舊照片資源,擔心將來草案通過後,運用相關舊相片製作新舊對照、直接張貼或分享,隨即誤墮法網,就算以非牟利形式發佈,同樣有機會被起訴。要是這樣,網絡也好,書本亦好,香港連集體回憶也沒有了。
要驚恐的層出不窮,突然想到認真便輸了,因為改片、改歌、改圖屬於「戲仿」、「諷刺」、「模仿」、「滑稽」、「引用」或「報導及評論時事」這六方面可作豁免,但認真的話卻可能犯法。突然認真起來,想到劉詩傑的《香港彈起》系列、《中國彈起》等,向來手製當代建築等具有版權的東西,如果日後在網絡上宣傳,他如此認真的製作,又有可能違法嗎?或者,有人說這樣真的過慮了,但界線模糊的法例,將會直接導致很多不明不白的事情發生。
當今時勢下,相信版權人或政府不會無緣無故地控告別人,但敵我分明的反對者呢?屆時,《100毛》還能否生存?次文化堂的惡搞書呢?《掃把頭》有否侵犯某人的髮型專利?《煲呔僧》有否損害形象版權?也許你覺得今日網絡23條只管網絡,甚或覺得太過憂慮,但其實網上網下的生活密不可分,難道書本作者又不會在網上宣傳嗎?
因此,網絡23條所影響的,絕對不只是未來可能沒有機會看達哥打機,或者不能夠再看谷阿莫的「5分鐘系列」,分分鐘看畢好書,希望拍下來推介給別人時,同樣踩界,敬請留意。■
《的士藝術》
作者:Allison Haworth West
出版社:宏亞
紅色的士在香港隨處可見,Allison Haworth West耗時多年拍攝,期間曾遇上無數冒險經歷,成功製作了這本照片集,展現的士司機在儀錶板上佈置藝術品,或在睹後鏡掛上裝飾,在的士車廂內營造出一個小天地。在這些文化印記漸漸消失之際,《的士藝術》的出版更顯重要。隨著uber出租車服務的興起,以及的士牌照進一步落入大集團手中,「的士藝術」或許已逐漸變為「瀕危藝術」。
《無糖生活的一年》
作者:Eve O. Schaub
譯者:洪世民
出版社:平安文化
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慢性腎病、心臟病和癌症的發病率逐漸提高,這一切背後的兇手就是糖!從小嗜甜如命的作者了解糖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後,決定帶著全家人實行為期一年的斷糖計劃。然而糖無處不在,要戒掉糖根本就像不可能的任務,但她並未放棄,開始著手製作不含糖的料理,更細心尋找滿足他們斷糖需求的商店,經過一段時間,他們的排泄狀況變得順暢,精神比以前更好,於是作者將他們一家的斷糖經歷寫成書,更收錄她所研發的十三道不含果糖但依然美味的食譜。
《賣畫維生》作者:石家豪
出版社:三聯書店
作者是生於香港的四眼肥童,少年已愛文藝美勞,高考放榜後本走建築路,後遇上人生交叉,誤入藝術歧途,畢業後,在職場謀生,但繪事難求,繼而決意創作,遂於鄉居靜修,終展覽夢成,現以賣畫維生。這書主旨是作者是怎樣煉成的,自傳式文章加上插圖,通過他的觀察和在藝壇上的參與,讀者可以看到當代香港視覺藝術的發展脈絡,得到工筆畫入門知識及了解西方藝術史,了解他個人的生活成長及改變,以及香港藝術家的生存環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