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香港經常為甚麼才是反建制而喋喋不休,從字面上的解釋可以有很多,畢竟論述的世界可以無限大,不過行動上的意義卻只有一個,就是用盡所有時間、力量和辦法推翻建制,不管那是何種形式。至於在音樂世界,說了這麼多年,唯一能真正體現反建制反主流的精神和態度,就只有四十多年前發生的Punk,即使是過去式,至今仍然無法超越,究意是從前的人大膽向前,還是現在的人畏怯退縮,值得思考。
Punk的出現時間雖短,影響力卻深遠,從維基中大家已輕易找到大量跟Punk相關的資料,無謂再在此長氣地陳述來浪漫字數,簡單直接地說如沒有Punk的話,也許現在丁點Indie音樂亦沒有,當然這是純屬假設,不過Punk的而且確重新改寫音樂的秩序,流行音樂面貌變得不一樣,與此同時,Punk的影響力也蔓延到時裝潮流中。
潮流興回歸,Punk也不下一次回來再回來,作為英國Punk運動發展其中重要一隊樂隊The Sex Pistols,年紀老邁兼且缺少自殺離世的低音結他手Sid Vicious,當然不是昔日那隊又狂又野又反叛的樂隊來,不過金錢的魔力實在難以抵擋,陣容不整、老態龍鍾等問題全拋諸腦後,依然厚著臉皮在台上大唱特唱〈Anarchy In The U.K.〉、〈God Save The Queen〉、〈Pretty Vacant〉等Punk經典,衝勁與瘋狂不再,換來是脂肪和老氣,像一班老人在唱K般,情況有多尷尬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錢是萬惡之首,為錢出賣靈魂有時情有可原,不過樂隊重組始終要保持一定程度的風格和態度,才不致變成為錢財的災難。Punk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和改變毋庸置疑,一場時間短暫滲透力恆久的音樂運動,轉眼已四十年,英國為這大喜日子舉行大型回顧活動Punk London,在懷舊風愈吹愈烈的年代,有這樣的活動實在見怪不怪,可是當看到最大的贊助人竟然是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時,大問題便來了。
全文請參閱164期《JET》
《Distance Inbetween》The Coral
曾是十多年前Liverpool Movement中堅份子,The Coral一直緊守崗位,十多年來唱片不斷,相反其他同期的同輩幾乎全都解散或消失。The Coral前作《The Curse Of Love》僅屬一些十年前《The Invisible Invasion 》時期從未面世的舊錄音,《Distance Inbetween》才稱得上是樂隊六年來新作,今次他們帶來一張簡約又不失節奏感的專集,雖然不像初出道的迷幻世界般多姿多采,但現在反璞歸真下,〈Miss Fortune〉、〈It's You〉等作品更能展現出James Skelly等人真摯情感。
《Through The Deep》The Fin.
日本神戶樂隊The Fin.去年表現大躍進,憑充滿英式氣味的首張專集《Days With Uncertainty》贏盡愛戴,雖然在日本家鄉名氣不算大,但他們卻成了出口貨,到歐美參與South by Southwest等大型音樂節演出之餘,來到香港和台灣更是全場爆滿,實在厲害。事隔不及一年的迷你專集《Through The Deep》,有別於《Days With Uncertainty》清風送爽的Guitar-Pop,取而代之的是以輕盈Synth帶領的中板作品,〈White Breath〉、〈Through The Deep〉等都是充塞電子音效電子小品。
《When You Walk A LongDistance You Are Tired》Mothers
人多自然好辦事,Mothers本來是Kristine Leschper求學時期啟發創作意念的project,想不到她愈玩愈投入,於是四出找來合適的拍檔,把Mothers變成一隊有結他、有低音結他、有鍵琴和有鼓的full band。樂隊的首張正式專集《When You Walk A Long Distance You Are Tired》是Kristine創作,配合隊中成員合奏的成果,相比初出道時粗糙的demo作品,碟內經重新精心編排下,介乎於Folk與Post-Punk聲音,更能將Kristine仿如Kate Bush和Joanna Newsom混合體的美麗醉人歌聲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