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Nic Wong
這套電影,最衰是片名。《活埋35夜》,代表著主角不多不少地「活」埋了35個夜晚,換句話說,他不會在被埋的35日之前中途死亡,或者在那35日裡中途逃出生天。於是乎,少了一點出乎意料的驚喜,但依然好看。
故事很簡單,河正宇飾演的主角,起初不大友善,開場駕車入油,責備油站老工人,但老工人跑過來送上兩支水,成為主角的續命主因。然後,主角駕車駛進隧道,好像《紅Van》一樣,就只有他那架車入了隧道;又然後,隧道突然塌毀,人車被埋在瓦礫下;然後,再沒有然後,幸運地車頭蓋夠硬淨,讓他能夠之後有空間打電話、飲水、食蛋糕之類。
現今很多人說,失去了電話就失去了生命,或者因爲主角有電話,所以可以打電話求救續命,但不明白為何不能發揮GPS及拍攝功能,以確定位置及災情。電台起底找到主角的電話號碼第一時間直擊,被搜救隊長斥責浪費主角的求生電源;媒體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阻塞了搜救車輛前進的位置;國家第一時間打造成災難求生英雄,裴斗娜飾演的主角老婆到場,各個領導逐個逐個與她影相呃like表示搜救工作我有份。這些全部不是戲,而是當今災難來臨時經常出現的荒謬實況。
主角好不容易等了七日,開始斷水斷糧,竟發現還有另外的生還者——女孩與小狗,並「瓜分」了他絕無僅有的糧水。他因逆境而改變了,至少未有為果腹而殺狗或食人,到後來救援失誤,揭穿豆腐渣工程加上睇錯圖則,本來十七日完成的搜救要重頭來過,他猶豫是否飲尿,搜救隊長以身試飲尿,以表內外同心的支持,或許已是主角唯一的希望。
只可惜,斷水還可以飲尿,斷電無法自行發電。失去聯絡後,大家都覺得搜救無望,官僚更認為興建新隧道比尋回屍體更重要,逼迫主角老婆放棄搜救,期間更有搜救人員不幸犧牲。倘若故事在香港發生,估計結果大致相同,中港政府很肯定重視趕快興建高鐵和港珠澳大橋,多於救人見屍吧。當主角老婆都放棄了,只餘下搜救隊長力排眾議,至於結局如何,編導的決定也不必深究吧。
普遍災難片多講逃生,今次主角根本沒有任何自行逃生的機會及能力,一切只有等待,以及盡力在絕境下續命。同樣講「活埋」的電影,2011年就有齣點題作《活埋》(Buried),主角是「死侍」Ryan Reynolds,飾演一名在伊拉克工作的美國司機不幸被恐怖分子綁架,被活埋在棺材裡,動也動不到,只有電話、電筒、打火機等東西,讓他與外界接觸,一樣諷刺醜陋的官僚政治,但一個人、一副棺材的場景卻能夠獨撐全套戲。
《活埋35夜》,雖然不是真人真事,但真正發生之時,尤其在香港,相信只有等死,別無他選,皆因社會上麻木不仁及所謂的「政治正確」發生得愈來愈多。現在看來,早死未必是一件壞事,你不搞政治,但政治卻會找上你,當政治一日都嫌長,更何況35夜,唔死都一身蟻,以及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