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非凡的工藝,是大家把Leica T拿上手30秒以上便明白了。剛把持上手,會感受到由鋁合金打造機身的幼滑,再待過30秒,你的手溫會存留在金屬上,再柔柔的回流給你,你會因為這種感覺而特別珍而重之把持相機,將它放在眼球前,慢慢構圖再把快門鍵按下。這個unibody機身設計,是由一整塊鋁合金開始,經過機械切割出雛型,再以人手細意打磨至少45分鐘而成。記得當年Porsche Design也用了類似手法打造手機外殼,但論質感和手感,還是這部Leica T技勝一籌。你會好奇Leica T的外殼是如何打磨嗎?官方原來拍攝了一段足足長45分鐘的短片來介紹這個打磨過程,當中如何使用不同粗幼砂紙、工具銼、水溶劑,都鉅細無遺地記錄下來。很冗長?很無聊?有點兒,但我就在YouTube獃獃地看足45分鐘。執著一件產品的外殼設計而教人感動的,對上一次是Apple的Mac Pro,那份心意和韌力是足以打造一架噴射機的。再在YouTube伸延看下去,欣賞到Leica T的官方廣告,根本沒有把它當作相機去拍攝,是一枚幾百萬的腕表、是一塊價值連城的瑰寶、是一件無價的藝術珍品……也原來,這部相機的設計團隊加進了同樣來自德國的Audi Design,怪不得就是多了一份微妙感覺。廠方今次也帶來新意思,跟Audi Design合力打造了4色(黃、橙紅、黑和白)相機套,不否認顏色是搶眼醒神的,接駁位也設計得好;不過,一旦套上這膠套就觸摸不到機身了,你說怎對得起逐分逐寸把機身打磨得細緻的技師呢?這畫蛇添足的設計無論如何我們是接受不了的。
為了貫徹簡約風格,設計師的確把Leica T去蕪存青得厲害,除了機頂的開關鍵和兩個旋轉盤,機身是沒有任何按鍵的。要操控這件神器,便要利用那塊3.7吋、130萬像素的觸控屏幕,初初使用難免不習慣,要作簡單拍攝設定也需找尋好一陣子,但當細心研究一下這個interface,其實也算user-friendly;畢竟,我們都早被智能手機的相機功能訓練慣了。另外,既然是新系列新系統,鏡頭系統當然也是煥然一新(對,這是不能避免的過度陣痛),Leica替T系統帶來的新鏡頭有兩支,分別是Vario-Elmar-T 18-56mm F3.5-5.6 ASPH,以及Summicron-T 23mm F2 ASPH,選擇未算多,只稱得上是最基本裝備。當然,如接上Leica M Adaptor,大家的珍藏M鏡頭便可以重生使用。相片質素?無論是甚麼新系統新型號,這方面Leica是從不妥協的,當配上Leica鏡頭,就是品質保證了,這部Leica T配備的感光元件是APS-C大小,論細緻度及雜訊表現可能比不上M9等full frame型號,不過換來的是輕裝的攜帶上路,是各取所需吧。也推薦大家一併要買的,是Visoflex電子觀景器,它附帶GPS功能,將它配上機頂,就如虎添翼,除了方便在高光下取景構圖,形態也提升到另一層次。當然,如果換為銀色金屬製的話,便更匹配完美。■
APS-C CMOS 1,650萬像素感光元件、單點/11單/重點/人臉辨識/觸控AF對焦、5fps連拍、ISO 100-12500、3.7吋130萬像素TFT LCD、支援WiFi、支援SD/SDHC/SDXC、內置16GB記憶體、134 x 69 x 33 mm、384 g / 339 g(機身約EUR1,500,18-56mm鏡頭約EUR1,450,23mm鏡頭約EUR1,600,電子觀景器約EUR450)
# Leica T